museums_london

museums_london

Sunday, October 10, 2010

深水埗舊樓變身博物館 建築具「香港味道」 社協促保育

【明報專訊】灣仔藍屋成功保育留屋留人,但香港仍有很多特色舊樓,不是被拆就是丟空棄置。紮根深水埗多年的社區組織協會(SOCO),在《施政報告》公布前,今日帶領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落區探基層,社協主任何喜華會向梁振英展示汝州街一幢20年代興建的3層二級歷史建築。過去幾年,何喜華每次經過都會仰頭凝視良久心想﹕「如果我可以租這幢唐樓就好。」但一直得不到頑固業主首肯,終於數月前他路過發現其中一伙貼出「招租」,如見奇蹟,二話不說租下逾千方呎單位,準備把它變身深水埗民間博物館和基層社區中心。

深水埗窮人多舊樓也多,埋藏板間房這支港人住屋哀歌,還有多個草根邊緣故事。何喜華翻查資料,原名「深水步」的深水埗早於20世紀初便是民間工商業中心,賣炭、打棉胎、鞋舖,50年代起變成製衣基地,紗廠、布行、車衣店雲集。如今在深水埗仍可見到市集特色——長沙灣道時裝街、南昌街鈕扣珠仔花邊街、鴨寮街二手跳蚤市場、多個電腦商場等,還有多家老店——二叔公當舖、鮮製豆品店、種子店等,很多店舖都幾近絕迹香江。

「深水埗盛載的,是濃濃本土文化。」何喜華看中的二級歷史戰前建築有近80年歷史,位於汝州街269號與桂林街交界,外牆漆上米色,隱約看到「裕棧海味」舊招牌,據說是業主老家曾經營的生意。沿樓梯直上可見一梯兩伙分屬兩名業主,何喜華租下1樓一伙1200方呎單位,月租8800元,「我其實最想租樓上,你上來看」。

「走馬騎樓」通花圍柵 如時光倒流
二樓單位間隔開揚,同樣逾千方呎單位連接露台,是典型戰前樓宇「走馬騎樓」——即大得連馬都可以走過的騎樓,「之前曾被改建成板間房,不知何時丟空至今」。天台圍柵是樽形通花,椅著欄杆可看到深水埗眾生相——老人拾紙皮、二手器材交易、菜市場小販叫賣,恍如時光倒流,證明買賣歷史沒有褪色。

「我好想租下二樓和天台,搞民間藝術展覽、音樂會、攝影展、社區介紹等。」何喜華聚焦扶貧,同時關注保育,他駐紮深水埗30多年見盡社會最潦倒故事,但他發現片段都不盡是黑白,當中折射出歷代基層如何掙扎求存,是最具「香港味道」的珍貴鏡頭。「可惜,個業主唔理我,他有幾層樓在手,唔急住放租掙錢。」何喜華唯有向看門人落足嘴頭,希望用誠意打動。

「藍屋成功僅個別例子」
他說﹕「藍屋成功留屋留人是個別例子。深水埗很多舊樓丟空無人理,部分更是歷史建築,希望政府可多出力,例如加碼資助業主維修,刺激租賃市場等。」目前452個已評級的香港歷史建築,當中15個位於深水埗,由一至三級不等。

何喜華本身是市區重建    策略檢討督導委員會委員,他認為,真正的保育要有民間參與。他會把已租下的單位變成展覽室,定期舉辦本土藝術文化展,平日就開放作社區中心,供板間房兒童使用電腦溫習,並將之命名為「SOCO 269」,「單是舊樓裝修    防漏水就用了30萬元,但我覺得值」。

明報記者 盧曼思
(明報)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05:10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009/4/kmum.html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