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R君不是什麼藝術界精英,十分喜歡看展覽和欣賞不同界別的藝術作品,從外國回來找工作的人幾年,我在外國洗大餅,但好喜歡行美術館。這次分享只是十分感嘆香港話攪什麼西九文化藝術區,但本地個D博物館舉辨個D展覽真係連最基本概念都攪不清楚,好似看過文化博物館的城市漫遊者社會紀實攝影展覽,就不得不要和大家分享一下香港策展人的水準如何低於專業及藝術水平,仲話去攪什麼文化藝術區,點攪呀。我抱住滿懷希望,由沙田火車站老遠走到遙不可及的沙田文化博物館去睇這個展覽(邊有博物館咁唔方便,又是政府對藝術不重視之案例),最后失望而回,但為了比自己更了解這個展覽,還花了150元去買了本場刊。
那個展覽以德國思想家班雅明的「城市漫遊者」的名字為題。我在網上引用趙釧玲在「從班雅明的城市漫遊者現象談起」的一文作多一些解釋。
「在班雅明的城市漫遊者概念中,班雅明認為,漫遊者雖然身處於都市文明與擁擠人群,卻又能以抽離者的姿態旁觀世事。城市中的漫遊者生存在城市中,他們是大城市的產兒,在擁擠不堪的人群中漫步,四處張望。在班雅明的闡述中,包括詩人、拾荒者、妓女等,都是城市漫遊者的代表。例如詩人與拾荒者一樣,兩者都是在城市居民酣睡的時候孤寂地操著自己的行當,甚至兩者的姿勢都是一樣的,詩人為尋覓詩韻的戰利品而漫遊城市的步伐,也必然是拾荒者在他的小路上不時停下、撿起偶遇破爛東西的步伐。這樣的漫遊者形 象是現代大城市的特殊產物。而漫遊者就是在其漫遊的過程之中不斷地體認,思考與驗證。」
我想如果班雅明看完展覽後一定會傻笑,究竟那些策展人有冇讀下書,見個名好浪漫,有型便用。為什麼我這麼說呢?在看完整個展覽後,只感覺好後現代(質素差個種)——支離破碎,離題千丈。先從低層展覽館那些作品說起, 那個展覽名為社會紀實攝影 ,為何展出馬王京珠一些從 Google Map 取下來的后現代手法表現的作品, 最此以外,王禾碧那輯作品可以說是機械及藝術裝置,和超現實的立體攝影作品, 又何來紀實呢? 不紀實也不要緊,最嚇人的就是鄭瑋玲拍的一些人物在家中擺佈不同心post的攝影作品也展出,大佬呀!城市漫遊者是在都市漫步,有如在城市探險,在都市大街小巷穿梳。究竟搞什麼?不理解概念就睇一下書啦!朱德華和梁志和的作品都展到爛啦!連我這位從前不是經常在香港住的人也看過好多次,香港人真係聰明。整個展覽只是上層展館較為好一些,但一入去就見到鍾文略展出一些六七十年代旳名星照片,幾張還在影樓拍的,咁都係漫遊者! 鍾文略先生有好多作品,找一些貼題D,真係死得人。批評左咁多,都可以講番D好野,我較為深刻的當我走到攝影師謝至德和梁家泰兩輯作品中間時,便發覺這樣的作品才是展覽的主題,前者拍下90年代難得,奇異的都市景觀,只剩下從前木屋區的山頭,都市一些抽象景觀,鬼死吸引人, 十分有趣,是我們很少留意的空間 。後者拍的街巷,隱隱透視出城市發展背后一些批判。 後巷空間呈現出十分獨特觀察。謝至德是我十分喜歡的攝影家,十多年前巳留意他的作品,好像不懂去宣傳自己,但他一直以來為香港保留十分多珍貴影像,當然其他香港好的攝影家好似高志強,只是無乜新作品。樓上那層其他作品還有一些十分出色和呼應的,如余偉健的香港海岸線,用全景相機去拍攝,但當然中間有些令人十分失望,水準未夠之餘,和香港城市好像沒有關係,連大陸農村都展得出,又不是十分好的作品,D龍友都拍得有深度。成個香港展示出來都好似好整潔,真係1比99。
買了本書回去更係好好看一看誰是策展人,有三位,馮漢紀,黃啟裕和黃淑琪。馮先生是主要策展人,去看看履歷怎樣形容他,真係可以知道香港文化藝術圈和大陸共產黨一樣, 「喂威喂」 ,「馮氏乃本地著名攝影學者」,「學者」是做研究發表文章,可是馮氏多年以來真係不見得有幾多是學術文章,連文章也不見多,只是在理工教下書,聞說他對女生……不用多講,問下D仲係Poly的人係人都知,不然我比雷砍,我都曾經讀過下,世界就是黑白癲到,不是講實力,我歡迎大家可以以證據去支持他是學者,我就服。另外兩位客席策展人也令人失望,都似有一些學識,又出名,連一些根本結構的東西都攪唔清楚。
希望大家明白我不是惡意批評,但香港記者和學者都無「吉士」,記者水平十分低,人地比咩佢就照寫,完全只是正面角度,藝術又怎進步,學者又怕得罪人,香港好像只得蘭開夏道。在藝術上攝影越來越重要,希望香港文化博物館找一些有料D,不是自己話勁,又話自己策展無數的偽人。要找好的十分難,90年代artcentre有D猛人,他們係時候要出山。還有一些有心人,不過個班官,相都未識睇,下次都係一樣福佳始終有你。
2010-10-13 15:57
http://www.inmediahk.net/%E6%BF%80%E6%AD%BB%E7%8F%AD%E9%9B%85%E6%98%8E-%E9%A6%99%E6%B8%AF%E6%96%87%E5%8C%96%E5%8D%9A%E7%89%A9%E9%A4%A8%E4%B8%8D%E8%A6%81%E5%86%8D%E6%89%BE%E7%A5%9E%E6%A3%8D
那個展覽以德國思想家班雅明的「城市漫遊者」的名字為題。我在網上引用趙釧玲在「從班雅明的城市漫遊者現象談起」的一文作多一些解釋。
「在班雅明的城市漫遊者概念中,班雅明認為,漫遊者雖然身處於都市文明與擁擠人群,卻又能以抽離者的姿態旁觀世事。城市中的漫遊者生存在城市中,他們是大城市的產兒,在擁擠不堪的人群中漫步,四處張望。在班雅明的闡述中,包括詩人、拾荒者、妓女等,都是城市漫遊者的代表。例如詩人與拾荒者一樣,兩者都是在城市居民酣睡的時候孤寂地操著自己的行當,甚至兩者的姿勢都是一樣的,詩人為尋覓詩韻的戰利品而漫遊城市的步伐,也必然是拾荒者在他的小路上不時停下、撿起偶遇破爛東西的步伐。這樣的漫遊者形 象是現代大城市的特殊產物。而漫遊者就是在其漫遊的過程之中不斷地體認,思考與驗證。」
我想如果班雅明看完展覽後一定會傻笑,究竟那些策展人有冇讀下書,見個名好浪漫,有型便用。為什麼我這麼說呢?在看完整個展覽後,只感覺好後現代(質素差個種)——支離破碎,離題千丈。先從低層展覽館那些作品說起, 那個展覽名為社會紀實攝影 ,為何展出馬王京珠一些從 Google Map 取下來的后現代手法表現的作品, 最此以外,王禾碧那輯作品可以說是機械及藝術裝置,和超現實的立體攝影作品, 又何來紀實呢? 不紀實也不要緊,最嚇人的就是鄭瑋玲拍的一些人物在家中擺佈不同心post的攝影作品也展出,大佬呀!城市漫遊者是在都市漫步,有如在城市探險,在都市大街小巷穿梳。究竟搞什麼?不理解概念就睇一下書啦!朱德華和梁志和的作品都展到爛啦!連我這位從前不是經常在香港住的人也看過好多次,香港人真係聰明。整個展覽只是上層展館較為好一些,但一入去就見到鍾文略展出一些六七十年代旳名星照片,幾張還在影樓拍的,咁都係漫遊者! 鍾文略先生有好多作品,找一些貼題D,真係死得人。批評左咁多,都可以講番D好野,我較為深刻的當我走到攝影師謝至德和梁家泰兩輯作品中間時,便發覺這樣的作品才是展覽的主題,前者拍下90年代難得,奇異的都市景觀,只剩下從前木屋區的山頭,都市一些抽象景觀,鬼死吸引人, 十分有趣,是我們很少留意的空間 。後者拍的街巷,隱隱透視出城市發展背后一些批判。 後巷空間呈現出十分獨特觀察。謝至德是我十分喜歡的攝影家,十多年前巳留意他的作品,好像不懂去宣傳自己,但他一直以來為香港保留十分多珍貴影像,當然其他香港好的攝影家好似高志強,只是無乜新作品。樓上那層其他作品還有一些十分出色和呼應的,如余偉健的香港海岸線,用全景相機去拍攝,但當然中間有些令人十分失望,水準未夠之餘,和香港城市好像沒有關係,連大陸農村都展得出,又不是十分好的作品,D龍友都拍得有深度。成個香港展示出來都好似好整潔,真係1比99。
買了本書回去更係好好看一看誰是策展人,有三位,馮漢紀,黃啟裕和黃淑琪。馮先生是主要策展人,去看看履歷怎樣形容他,真係可以知道香港文化藝術圈和大陸共產黨一樣, 「喂威喂」 ,「馮氏乃本地著名攝影學者」,「學者」是做研究發表文章,可是馮氏多年以來真係不見得有幾多是學術文章,連文章也不見多,只是在理工教下書,聞說他對女生……不用多講,問下D仲係Poly的人係人都知,不然我比雷砍,我都曾經讀過下,世界就是黑白癲到,不是講實力,我歡迎大家可以以證據去支持他是學者,我就服。另外兩位客席策展人也令人失望,都似有一些學識,又出名,連一些根本結構的東西都攪唔清楚。
希望大家明白我不是惡意批評,但香港記者和學者都無「吉士」,記者水平十分低,人地比咩佢就照寫,完全只是正面角度,藝術又怎進步,學者又怕得罪人,香港好像只得蘭開夏道。在藝術上攝影越來越重要,希望香港文化博物館找一些有料D,不是自己話勁,又話自己策展無數的偽人。要找好的十分難,90年代artcentre有D猛人,他們係時候要出山。還有一些有心人,不過個班官,相都未識睇,下次都係一樣福佳始終有你。
2010-10-13 15:57
http://www.inmediahk.net/%E6%BF%80%E6%AD%BB%E7%8F%AD%E9%9B%85%E6%98%8E-%E9%A6%99%E6%B8%AF%E6%96%87%E5%8C%96%E5%8D%9A%E7%89%A9%E9%A4%A8%E4%B8%8D%E8%A6%81%E5%86%8D%E6%89%BE%E7%A5%9E%E6%A3%8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