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博物館給你的印象是怎樣﹖刻板﹖「可遠觀而不可褻玩」﹖或是……﹖隨社會改變,博物館開始重與觀眾的交流與溝通,希望能成為學習、消閒的好去處。2006年國際博物館日(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以「博物館.年輕人」(Museums and Young People)為主題,香港亦舉辦不同的活動響應,加深年輕人對香港博物館的認識。
或許大家會有疑問︰博物館不是只為了研究和收藏貴重物品的嗎﹖為什麼要力吸引大眾及年輕人的注意﹖博物館的功能又是什麼﹖
教育及娛樂(Education & Entertainment)
博物館是源於對珍貴物品的收藏,後來逐漸發展出研究、展覽、教育、娛樂等主要功能。從大眾角度而言,博物館最重要的功能是教育和娛樂。簡單而言,博物館多以導覽、演講、撰寫文章、出版讀物、研習等活動,讓不同的年齡、興趣、收入階層、教育水平人士都能了解收藏品,明白背後相關的知識。博物館教育是廣泛和多樣的,但當中有一定難度,因為每一件收藏品背後也包含多重的歷史、社會及文化內容,如何取捨、組織和演繹才能雅俗共賞,成為一個關鍵的問題。
博物館愈來愈重視娛樂功能,1999年國際博物館日便將主題定為「發現的愉悅」(pleasure of discovery),強調為不同年齡的社會大眾提供歡樂。作為參觀者,希望享受整個參觀過程,特別是年輕人,如果館方能夠在收藏品的介紹及活動上花點心思,可吸引他們的注意及欣賞,令博物館成為一個寓教育於娛樂的地方。2006年,香港便響應國際博物館日,舉辦教育及娛樂並重的節目,如攤位遊戲、工作坊、幕後遊等,吸引年輕參觀者。
收藏(Collection)
早期博物館本以收藏為主。不論是由購買、捐贈、採集或交換等方式蒐集而來的收藏品,都必須經過審慎考慮,其中最基本的條件是有正確保存收藏品的能力、長期儲存空間、展覽空間、足夠財力、公共需求等。然而,06年4月審計署報告指出,電影資料館、歷史博物館及文化博物館的儲存空間不足,部分藝術館的藏畫及塑像更隨意放在儲存區走廊,有管理不善之嫌。
此外,收藏品進入館後,博物館便要負責修復工作,盡量以最少干涉手法研究、保留及恢復收藏品的本質,如05年香港文化博物館展出新疆古屍前,便詳細檢測古屍是否留有具揮發性化學劑,然後依靠控制溫度、濕度來防止黴菌產生。
研究(Research)
博物館的研究主要分為收藏品研究、收藏品的處理與應用研究,以及觀眾研究,當中既要研究與博物館相關的學科知識,還要研究收藏品背景、時代、真偽、價值等。其重要性是讓大眾認識收藏品背後的社會文化和現代意義。
展覽(Exhibition)
展覽與教育及娛樂是互相配合的,究竟博物館怎樣演繹收藏品,才能發揮教育及娛樂功用﹖根據奧地利博物館學家弗德利希(Friedrich Waidacher, 1934)所指,展覽包括內容、表達和形式。內容方面有三大原則︰1.避免過度簡化或詳述歷史﹕2.找出相關的題材和觀點﹔3.讓觀眾了解物件的獨特性。而表達和形式方面,則是運用布景的視覺效果令參觀者更容易感受,以及利用代替品、圖片、視聽與電子媒體和文章吸引參觀者,加強他們與展品的溝通及互動。以香港歷史博物館為例,它大量採用互動媒體,重塑歷史街道與相關陳設,如史前香港展館、香港軍團展館,將文物融合場景展出,令觀眾能透過視覺和觸覺認識展品。
文︰單健茵
5月 11日 星期四 05:05 更新
http://hk.news.yahoo.com/060510/12/1npdh.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