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eums_london

museums_london

Saturday, December 31, 2005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完成翻新

李鄭屋漢墓博物館一系列的翻新及改善工程,已順利完成。

「李鄭屋漢墓發掘五十周年紀念暨漢墓博物館重修竣工儀式」今日舉行,主禮嘉賓包括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副署長(文化)鍾嶺海、博物館委員會主席伍步謙、深水埗區議會主席譚國僑及康文署歷史顧問(考古)劉唯邁。


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博士表示:「李鄭屋古墓墓頂向來鋪上防水膠膜、混凝土,以及泥土和天然草坪以作保護。由於近年每逢大雨,李鄭屋漢墓均出現雨水滲漏問題,為保護古墓的結構,康文署遂決定為古墓進行一系列改善工程,包括為古墓蓋建天幕,以及為設於古墓旁的展覽廳進行裝修。整項工程於今年一月展開,而展廳的翻新工程已於六月完成,並於同月開放參觀。至於天幕蓋建工程則於十月完成。」


丁博士表示,為保護漢墓而興建的天幕,造型獨特。古墓與天幕,一古一今,配合得宜。而李鄭屋漢墓博物館展覽廳及設施在翻新後感覺煥然一新。


展覽的內容亦已更新,包括增設「華南漢文化」展覽,展出華南出土的漢墓和文物,藉此介紹兩漢期間(公元前二○六至公元二二○年)華南漢文化的特色。展廳亦添置多媒體電腦,以互動方式介紹漢墓的內部結構,增加趣味性。


李鄭屋漢墓是一九五五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坡,興建徒置大廈時發現的。從墓室的形制、墓磚銘紋及出土文物等推斷,該墓應建於東漢時期,即公元二十五年至二二○年。一九八八年李鄭屋漢墓列為法定古蹟,得以永久保存。為了穩定漢墓內部的濕度和溫度,減緩墓室的損耗,墓室不對外開放,但參觀者可以透過裝嵌在羨道門口的玻璃,窺探古墓的內貌。


漢墓旁邊設有展覽館,除展出從漢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銅器外,還設有「李鄭屋漢墓」和新設的「華南漢文化」兩個展覽,利用文字、圖片、照片、地圖、錄像和模型等輔助展品,介紹漢墓的地理環境、發現經過和墓室結構,以及漢代華南的社會文化特色。

12月 30日 星期五 15:35 更新

http://hk.news.yahoo.com/051230/12/1jzns.html

Sunday, December 18, 2005

飲食博物館「擺」滿漢全席 稻香250萬元裝修 展舊式茶樓文化

【太陽報專訊】民以食為天,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有本港飲食集團為保存珍貴飲食歷史,兩個月前重開因經費不足關閉的私營飲食博物館。集團更豪擲二百五十萬元裝修博物館及加設中式餐飲專區,展現五、六十年代的香港茶樓文化,並透過展板、食物模型及餐具,將三十年前本港舉辦的滿漢全席重現眼前。

位於粉嶺的私營人類飲食博物館早前宣告因入場人數未如預期需要關閉後,稻香集團於八月決定接手繼續博物館的運作,裝修後於十月中重開。除了保留舊有的千多件來自各國的展品,稻香在博物館二樓加設舊式茶樓展區,特別讓年輕一代了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一盅兩件」文化。
團體預約免入場費
至於博物館地下展區亦加設滿漢全席專區,展出部分如熊掌、猩猩唇及猴子腦等珍貴菜式的食物模型。稻香更獲曾於七七年舉辦滿漢全席的聯邦皇宮大酒樓(前身為國賓大酒樓)贊助,捐出當年的菜單、相片及一套鍍金餐具作展覽,令參觀者感受當年該頓價值十萬元盛宴的奢華。


稻香集團企業傳訊及行政管理副經理吳崇欣引述該集團行政總裁鍾偉平指,籌辦博物館目的是延續飲食文化,就算每月需付出十萬元管理費,且入場費全免亦在所不計。該博物館由明年起可接受機構團體預約參觀,但暫未接待個人遊客觀賞。

12月 17日 星期六 03:00 更新
http://hk.news.yahoo.com/051216/197/1jnay.html

Thursday, December 08, 2005

貯存失當 美數百萬文物瀕潰爛

【明報專訊】美國歷來最大的一項文物儲存研究顯示,美國目前48億件貯存在博物館和圖書館的文物當中,有數以百萬計因為貯存不當,正瀕臨潰爛。

這次研究由美國博物館與圖書館服務中心及「遺產保存」機構進行,希望替全國3萬個機構中的48億件文物描繪出一個概括的貯存情況,研究報告周二在紐約公共圖書館發表。

忽視基本規則 度濕度波動肇禍
報告指,大小機構中的文物都出現潰爛情況,其中尤以小鎮圖書館及歷史協會的情況最為嚴重。研究調查了全國3370家博物館、圖書館和資料庫,發現許多家缺乏基本的環境調控設施。研究發現其中四分一機構的室內度、光線和濕度可能會有潛在波動。有65%機構的館藏已受破壞,只有五分一機構有專人負責保護館藏。研究表示,8成機構對自然災害來臨時應如何拯救館藏文物缺乏周詳計劃。


美國內布拉斯加州歷史協會福特中心主管賴利表示,很多機構處理文物的態度就好像處理藏到閣樓和地下室的家人遺物一般,他們常常忽視一些文物存放的基本規則,例如應把文物放置在離地起碼10公分高的地方以防被輕微水浸破壞等。賴利指,他們把照片、日記和其他文件按日常慣例貯存在紙盒或牛皮紙袋中、或用報紙包裝存放,沒有留意這些物料含酸性,會腐蝕紙張。
過膠地圖 黏貼劑弄黑珍藏


賴利有一次造訪一個博物館,館內珍藏一幅3.3米闊、標示出美國早期聚居地、小徑和農場的地圖。為了保存這幅地圖,館長把地圖過膠,但不知道那層膠質內的黏貼劑會滲滿整張地圖,令地圖變黑變脆。報告書估計,美國全國分別有2.7億本書、期刊和報紙、1.89億個科學標本、1.53億張照片、1350萬件歷史文物和470萬件藝術品急需保護。然而,報告書中並沒有估計要保存這批文物需要多少錢。

12月 7日 星期三 05:05 更新
http://hk.news.yahoo.com/051206/12/1jc0y.html


其實全世界都是一樣